目前教育部倡议“停课不停学”,积极组织力量,引导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开展网上教学,这个初衷肯定是好的,但是从基层理解情况来看,大家对于这个“学”字理解偏窄了,基本上就是认为学科类文化课的学习。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很多学校甚至在没有开学前就开始了线上上课,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教育部虽然立刻叫停,但是线上学习叫停并不容易。
开学时间到了之后,如果学生依然无法去学校上课,那么在线上是不是就可以开展像平时那样严格的学科类文化课学习呢?我认为这种理解也是不妥当的。这么多年来,基础教育阶段对于学科类文化课的学习过分强调,学生学习过度,导致学习负担普遍较重,造成家长普遍焦虑的现象。如果开学后,所有学科类文化课学习都采用线上教学,由于没有面对面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压力会更大,肯定会进一步加剧心理焦虑,同时会导致学生近视率的大幅提升。再加上很多家长要去上班,家里只有孩子一个人,利用线上教学的方式还有许多无法预判的风险。
我想当前需要正确解读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内涵,明确学习并不是单指学科类文化课学习,实际上其他内容更重要,比如阅读、劳动、个人素养方面的学习,这些本来就远比学科类文化课更重要。我想我们恰恰可以借这个机会补上这一课,利用信息技术来学习,应该主要指这方面内容的学习,而不是把平时的语数外课程简单地搬到线上来。
针对以上情况,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习安排,我提出以下建议:
让孩子们补上家务劳动这一课,比如开展每天学做一个家常菜等活动,线上如果能够提供这种课程,就十分有意思也有意义。学会生活比文化课更重要,这样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的意义。
倡导家庭阅读,开展全国性的学生阅读书籍的推荐和阅读交流及征文比赛,引导孩子们每天给家长讲讲阅读的心得,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表达的能力。学会阅读和交流比文化课更重要。
倡导学生开展文化艺术和体育活动,可以学习武术、体操,也可以学习书法、篆刻,可以学习非遗传承,可以学习写诗、朗诵,学习在家里开展科学研究等等。形成兴趣特长比文化课更重要。
线上教学可以有一部分学科类文化课的教育教学活动,但这个比例不能太高。我们必须反对开学后把所有文化课都搬到网上,让老师们在网上上课,孩子们隔着屏幕听课,然后做作业。一方面线上学习不同于在班级课堂里的学习,一节课两节课也许没有问题,每天都长时间在线上课,会产生许多无法预料的后果;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我们恰恰要借这个时候,提高孩子们自己学习和自我安排时间的能力。
对于一个省市来说,所有学生加班加点补课和所有学生都放假、轻松愉快地学会生活、学会阅读,大学的录取指标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在疫情危急的情况下,孩子们的文化课都少学一点,考试内容减少一点,考试难度降低一点,让孩子们调整一下心态,更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也许正好可以让我们的教育回归到本原上去。
疫情给了我们一次反思教育的机会,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借这次疫情让大家从升学漩涡中跳出来,更好地引导广大学生和家长正确看待学习的内涵和孩子成长的本质,那么,坏事可能真的变成好事呢!
文 / 全国政协委员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 倪闽景
来源 / 人民政协报2020-02-12期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