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5家新授牌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来看沪上科创教育新风尚

又有5家新授牌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来看沪上科创教育新风尚

原创: 谢然 第一教育 

 

      高中生走进大学实验室,听院士讲课,跟着大学教授做科研,和工程师一起做课题……这些看似不太可能的事情,正是过去三年里7860名沪上学生的亲身经历。

      自2016年4月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实施“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项目。活动整合校内外资源,邀请院士、教授、工程师来到高中课堂,带领学生走进大学实验室,手把手教学生做科研,为青少年科创实践创造更多平台和机会。

      三年过去了,项目实施的效果如何?12月27日上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举办了2018年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总结交流会。活动现场还举办了5家新增工作站的授牌仪式,未来将有共30家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为学生提供科创实践的平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3家新增工作站还将为小学生初中学生提供更多科研学习的机会,这意味着今后将有更多的孩子从中受益。

总结活动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举行

  

01大学实验室里来了中学生……

     2017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电子科学与技术创新实践工作站来了两张新面孔。未来12个月里,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黄凯同学与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罗言同学将进入该工作站学习,在辅导老师悉心指导下完成40学时的课程,并独立撰写论文。

        在此之前,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从十大学科领域的研究课程中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工程(机械)领域的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当时的他们所不知道的是,后来他们在工作站创作的优秀作品将会在上海市第十三届青少年科技节进行展示。

       让科学家走进校园,让孩子们走进大学实验室。20164月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实施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项目。

        据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主任陆晔介绍,学生通过区教育局推荐和自荐,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报名参加10大学科领域的研究课程。在大学教授和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年40学时的课程,教授和辅导老师会对每个学生的研究和实践过程进行客观的记录和评价。

       2016年底,首批25个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正式授牌,下设由上海市市级实验性示范高中52家、区级实验性示范高中24家、16家青少年活动中心(少科站)、4家科普场馆、1家科普教育基地、2家重点实验室、1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组成的100个实践点。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巡视员季晓烨(右一)为新增工作站授牌

 

       此次,又有5家新增工作站授牌,未来将有共30家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为学生提供科创实践的平台。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孩子有机会走进高校、科研院所,聆听专家、院士的讲座,深入地思考科学的问题。

       此次新增的五家工作站为: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实践工作站、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实践工作站、上海科技馆、上海动物园、上海植物园。其中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实践工作站、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实践工作站是面向高中阶段;而上海科技馆、上海动物园和上海植物园的加入是对上海优质科普场馆资源的一次探索,面向小学和初中学生,提供更多科研学习的机会。

  

02让孩子们像专家一样学习和研究

 

       印在课本上的各种定理、公式都是一代代科学家、研究者通过不断的探索一点点摸索出来的,而更多的知识还等待着今天的孩子们去一点点摸索出来。所以,学习除了需要坐在教室里学习和掌握这些前人已经发现的知识之外,还要学习如何像研究者一样探索出更多的知识。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像专家一样学习和研究,每家工作站都开发出了独具特色的、适合高中生的创新实践课程。

       课程由基础课程和研究课程两部分构成,每家工作站提供不少于10个课题研究方向供学生选择。项目实施三年来开设生物学、医学、化学、计算机等10大类课程,指导近八千名学生完成课程学习三十余万课时,课题研究近八千项。

      现在的青少年对中医接触不多,很多对中医有着偏见,对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医药研究更是无从下手。该怎么让青少年研究学习?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实践工作站的老师们为解决这个问题费尽心思。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工作站站长李赣认为,为学生营造科创的氛围至关重要。因而他们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思考,在实践中掌握实验室日常的各种操作和习惯。他们依托教学实验中心和附属龙华医院,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设计了8课时基础课程和32课时课题研究。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工作站站长李赣(左一)介绍项目开展情况

 

       学生们8-9人一组,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操作共同探讨研究性课题。《中药葛根总黄酮的提取与醇沉工艺》《复方丹参滴丸制备与质量标准研究》《中药材真伪鉴别及标本制作的创新实践》等等课题,让学生在掌握科学实验、科学创新的基础上,也对中医药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

     各工作站依据自身的专业优势,转变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活动,呈现出诸如上海大学数学工作站2+2+4基础课程和16+4+8+4研究课程样式、上海交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实践工作站MOOC教学及翻转课题教学模式等一批特色课程。

     除了完成相应的课程之外,每个学生都要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通过论文写作的方式考核。而且考核的过程和大学阶段丝毫不差哦!撰写开题报告、中期答辩、结题答辩等一项都不落下,每个环节都有辅导老师指导学生。

 

      通过答辩来带动学生真正的思考,为学生的专业学科方向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原动力。整个研究过程都会被完整记录在成长档案中,被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内,为大学招生录取选拔提供依据。通过对学生设立合格性指标和发展性指标两个维度的综合评价,客观反映学生创新素质和个性特长发展情况。

     学生们的科创能力也不容小觑,老师们介绍说,有些学生的论文已经发表在了期刊上,还有一些稍经修改便可以达到专业论文的水平。

 

03在“窗口期”种下科创的种子

 

       调研发现,中小学阶段有过科技创新经历的孩子,在进入大学选择科技相关专业的比例很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在发言中指出,科学教育是有窗口期的,在中小学阶段、最迟在高中阶段就应该为学生创造科创的机会,在实践中实现志、趣、能的统一。

 

       这种观点似乎在工作站三年的工作中也得到了验证。上海天文台天文学工作站左文文老师介绍说,每位学生都要填写两次关于大学报考志愿的调查问卷,一次是刚来到工作站的时候,一次是顺利结课的时候,以此来了解学生在工作站实践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

上海天文台天文学工作站左文文(左一)分享项目运营经验

 

       她举例说,比如第二期开学时,计划未来报考天文专业的学生最多,120名学生中共有16人。在结题时,计划报考天文专业的学生有所增加,由16人增加到19人。在与天文学相近的物理学和数学中,报考人数也有了较大增加,报考物理学由4人增加到14人,报考数学由2人增加到5人。

 

      不可否认,在工作站实践过程中,学生对相关学科的兴趣有所增加,学生参与工作站的体验、收获对他们的未来志愿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来自上海市崇明中学的倪雨清同学是2016年复旦大学基础医学实践工作站的学生。在工作站的学习时光中,让她深深感受到健康所至,性命所托,在高考中报考了医学。因为她觉得医学值得花费八年或者更久的时间来为它沉淀。立志从医的她最终被录取为复旦大学附属医学院临床八年制的医学生。

       来自上海市金山中学的许昱也是2016年复旦大学基础医学实践工作站的学生,在工作站学习中明白了科研的不易与医学探索的永无止境。因其父亲不幸因罹患癌症去世的经历也更加坚定了他报考临床医学专业的决心,立志要发展现代医学。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右)发表讲话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表示,要进一步整合校内外资源、进一步形成合力,从40个课时里帮助孩子找到志、趣、能

       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课题只是载体,关键要让在工作站的实践中像专家一样去学习和研究,学生在工作站的科创环境中真正寻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通过课题式探究、项目化学习,在有情景、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学习。

       同时,还要给学生更多展示的机会,只有让学生开口说了,他们才会真正去想、真正去做。此外,把学生的过程性研究记录下来,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内,为大学招生录取选拔提供依据。